污水处理工程中异常问题解决方案
B、二沉池污泥漂流
原因:10%在二沉池,90%在曝气池
1。曝气池冲击负荷过高:
A。污泥负荷过高:判断是否二沉池出水浑浊。
B。表面负荷过高:进水量大,停留时间不够。
2。曝气池污泥老化:排泥不及时,进水污水浓度过底,污泥浓度控制过高。
3。曝气池污泥中毒:判断出水的效果明显变差。
4。二沉池反硝化作用:控制曝气池尾端的DO以及加大回流速度。
5。生化系统大量无机颗粒进入:强化物化效果
6。曝气池曝气过度:检测DO。
| 
				 
  | 
			
				 SV测定  | 
			
				 溶解氧  | 
			
				 污泥增长量  | 
			
				 镜检  | 
			
				 处理对策  | 
		
| 
				 污泥负荷过高,F/M大于0.5  | 
			
				 沉降缓慢,上清液弥漫性浑浊  | 
			
				 溶解氧明显偏低,低过30%。  | 
			
				 增长过快,超过20%  | 
			
				 菌胶团形状细小、细密、松散,大量非活性污泥类原生动物出现  | 
			
				 强化物化效果  | 
		
| 
				 污泥老化,F/M小于0.03  | 
			
				 沉降速度加快(3min完成90%),污泥压缩性能增加,SV小于8%,污泥颜色过深。  | 
			
				 溶解氧相对上升  | 
			
				 污泥量减少  | 
			
				 有轮虫出现  | 
			
				 控制F/M,增加污水底物浓度,降低污泥浓度  | 
		
| 
				 污泥中毒  | 
			
				 上清液浑浊,污泥颜色暗淡  | 
			
				 溶解氧增高  | 
			
				 污泥量减少  | 
			
				 无原生动物,菌胶团松散  | 
			
				 控制浓度,加大回流污泥,加强物化调节,提高污泥浓度  | 
		
| 
				 惰性物质进入  | 
			
				 沉降速度快,上清液浑浊,悬浮颗粒大。  | 
			
				 溶解氧增高  | 
			
				 污泥量减少  | 
			
				 菌胶团夹杂无机颗粒  | 
			
				 强化排泥连续性和力度,强化物化  | 
		
| 
				 反硝化  | 
			
				 污泥先沉淀后上浮再沉淀  | 
			
				 缺氧状态,低于0.5 mg/L,C/N失调  | 
			
				 
  | 
			
				 菌胶团内存在细小气泡,其他无变化  | 
			
				 提高出水端溶解氧,提高进水的N含量,调节C/N  | 
		
| 
				 曝气过度  | 
			
				 上清液细小颗粒多,水体朦胧 
  | 
			
				 溶解氧过量  | 
			
				 
  | 
			
				 菌胶团较小,含有细小空气泡  | 
			
				 调整曝气量  | 
		
- 上一篇:湖南省环保部门约谈火电、钢铁、水泥、玻璃行业31家企业负责人 2015/7/20
 - 下一篇:石灰石—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2015/7/16
 
